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試驗房屋
科技成果通過技術鑒定
以建筑一體化的構思,由我公司發起和主導,聯合組織生產企業、高校、科研等共八家單位,借鑒國內一些地區開展鋼結構產業化住宅實踐經驗,共同開展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試驗房屋的研發試驗工作。2004年提出構思理念后,進行從工程設計、構件生產、施工安裝、節點連接、元件研發試驗、模擬施工實踐、局部的足尺結構體系荷載試驗、抗震性能試驗測試等一系列研發工作,歷時4年。2009年4月,由容柏生工程院士為主任委員的鑒定委員會進行科技成果鑒定,取得了預期和滿意的結果,后續的工作是將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,進行試點示范工程和推廣應用。本項成果已申請專利。
內容簡況:見科技成果鑒定證書及研發過程實物照(圖)片。
簡 要 技 術 說 明 及 主 要 技 術 性 能 指 標
上世紀末,國家推出“積極發展鋼結構建筑,推廣鋼結構產業化住宅”等多項技術政策和指導性文件,國內一些地區開展了試點示范工程,取得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。但是,它的推廣應用較滯后。我們分析其原因,借鑒過去的經驗,結合國情,在現實的基礎上,立足于實踐應用,以建筑一體化及創新思維,系統全面地提出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房屋建筑的構思理念,即:以產業化方式的新型房屋建造體系。除基礎工程外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建造施工,系在專業工廠中生產(制成)各種建筑物構件、成品件或半成品件,運抵施工現場進行安裝,作相應節點連接、構件拼縫處理和修飾后,即完成房屋的建造。建筑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,跨專業、跨學科,涉及設計制造、施工、選材、裝備、經濟、試驗等方面的技術課題。為此,從2004年開始,建筑一體化由設計主導,組織了相關業務的八家企業著手循序漸進地開展各項研發工作。歷時四年,于2008年12日完成結構足尺試驗模型的抗震試驗工作,階段性地完成房屋主體部分(受力結構,樓蓋板、外墻板)的研發試驗工作,取得預想成果。通過對試驗階段的各項成果組織鑒定后,將推進至試點工程應用。繼續深入地研發、制定有關技術文件,為推廣應用打好基礎。
鋼結構主體受力結構體系,技術成熟,綜合性能好和高度產業化,可依需要組合成各種類型的結構體系。實現產業化及建筑節能的關鍵環節,是與鋼結構體系相應的樓蓋板結構體系及外墻板體系。對此,按構思理念,研發試驗成功預制配筋輕集料砼空心條板疊合板樓蓋板結構(簡稱:“輕質疊合板樓蓋板”)及整體預制復合外墻板體系,為推進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房屋,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“輕質疊合板樓蓋板”是在預制輕集料空心條板內隔墻板的基礎上,置入鋼筋,提高水平放置時的承載力,作疊合樓蓋板中的基層板,在板的間隙和板面,置入工廠生產的點焊成型鋼筋骨架片和網片,吊模后澆細石砼,形成疊合板樓蓋板。后澆砼的樓板部分,實質是密肋樓蓋板,具有好的承載能力和整體剛度。由兩種不同性能材組合成的疊合板,強地震時在地震力作用下,填充的輕集料砼部分先行破壞起到消能作用,延遲受力密肋板的破壞,提高抗震安全度。預制配筋輕集料空心條板基層板,能夠承受樓蓋板進行施工產生的荷載,并為樓蓋板中的填充部分,以減輕樓板的重量有一定的隔聲吸音、減震、消能功效。其創新處及技術經濟指標:
1、 產業化工作量70%以上,現場施工為板的安放,置入鋼筋骨架片及網片,現場泵送澆砼,砼量
為普通鋼筋樓板澆砼量的1/3。
2、不需架設頂撐支模板,不需在現場挷扎鋼筋。
3、減輕樓板結構重量,輕質疊合板樓蓋板自身重量為
柱)重量的50%,并由此減少地震產生的作用力。
4、 每一樓層施工時間約為3天,最可取的是樓蓋板施工不占主導施工工序和現場吊裝機械。
5、 樓板鋼筋耗鋼量為
鋼量為20 kg/㎡(其中壓型鋼板為10 kg/㎡)。
6、輕質疊合板樓蓋板結構(連同受力框架、柱、梁)的單方造價與鋼筋砼結構(含:柱、梁、板)的單方造價,初步計算大體持平,通過試點工程實踐作準確細微測算。
“整體預制復合外墻板”由配筋砼結構而候層,擠塑泡沫板隔熱層輕集料砼填充層三種不同的材料復合而成,在工廠的生產線上,采用定型鋼模整體預制,連同嵌在墻體上的門、窗、表面飾面等工序,一并在工廠生產完成,整體運至現場安裝,墻板采用外掛式固定在鋼結構受力框架柱、梁上,作墻體拼縫防水密封處理后,即完成外墻體的施工。其創新處及技術指標:
1、整體墻板在工廠制作,產業化工作量90%以上。
2、不需搭設外墻板施工腳手架,采用輕便移動升降吊架進行嵌縫處理作業。
3、配筋的砼結構耐候層,有很好防水耐候性,同時具有很好的整體強度,與主體的連結點處置入
阻尼墊起消能作用,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。
4、不需后續進行墻面飾面的施工期,縮短房屋建造施工總體的施工周期。
5、調整擠塑泡沫板的厚度,達到不同地區所要求的節能指標,而不需加厚外墻體的厚度。
以鋼結構受力體系,輕質疊合板樓蓋板,整體預制復合外墻板,組成房屋建筑主體部分的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房屋建筑,系國內外首創,通過試驗階段研發總結初步分析,其創造性、先進性及技術經濟指標、社會意義歸納如下:
1、 產業化工作量(程度)達85%以上,地上部分建筑物整體重量減輕約40%。
2、 采用輕質隔熱材料用于外墻體及樓層板,提高建筑綜合節能率,按深圳地區(夏
熱冬暖南區)節能計算,綜合節能率為61%,調整隔熱防寒層的厚度,能滿足不同地區的節能要求,如擠塑泡沫板厚80㎜時,能滿足北京地區(寒冷地區)的節能要求。另外也減少施工過程的能耗,總體上達到節能減排的要求。
3、 地上部分房屋建造周期縮短2/3,現場澆注砼量(地上部分)減少60%~75%。
4、 不需架設頂撐支模板,不需搭設外墻施工腳手架,少占施工用地,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及影
響,促進建筑技術發展。
5、 鋼材具有好的綜合性能和可循環使用資源,輕集料砼可使用再生物料,使建筑物具有好的抗震
性能,大震下不倒無損,確保居者安全,有利于實現循環經濟。
6、 房屋建造費用:目前鋼筋砼與結構房屋的建造費用持平,減輕建筑物自身重量,施工周期所帶
來的經濟效益,其值可觀,需通過試點工程進一步核算。技術經濟指標比較見表1。
社會意義分析有以下幾點:
技術經濟指標,僅反映一組的數據,它的社會綜合效益,更有其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,體現在:
6.1 建筑產業化(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)、促進建筑技術的發展和應用,提高房屋建造的效率、質量和創新技術的含量,滿足人們對居住房屋條件日益增高和需求,增加居住的舒適性。
6.2 加速居屋建設和舊城區改造,盡快地解決低收入及工薪階層的廣大人群對居屋的需求,保持并促進社會穩定及社會和諧。
6.3 以科學發展觀和創新思維實現節能減排,保護生態環境,推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。改變了房屋建筑建造沿襲在工地施工現場滿搭棚架,慢、差、費、耗能、影響環境的施工模式。以現場文明有序,干凈利落、拔地而起的姿態,在短的時間內,用新的施工模式——綠色施工建造綠色建筑。
6.4 提高居住的安全感,歷次強烈大地震,房屋倒塌造成人身生命大量傷亡的慘痛教訓,在人們的記憶里難以消除,本項研發的房屋,將給人們提供強烈大地震不倒塌無損的居住房屋,讓居者安心。
6.5 時逢金融海嘯,全球性嚴重經濟危機,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。國家采取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。房屋建造業是拉動內需的重要環節之一,藉此機遇,若能盡早推出市場,加速房屋建筑速度,以減少危機帶來的影響。目前我國的鋼結構加工企業較多,遍布各地,有很大的生產能力。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房屋的推廣應用,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,促進其發展。
以上各項通過試點工程實踐進一步核實補充,具體細節的闡述詳見研制技術總結。本項目中的“輕質疊合板樓蓋板”、“工具式承托鋼架”、已獲實用新型專利,專利號:ZL2006·20016460·4、ZL200620016459·1。整體預制復合外墻框板及制造方法,產業化節能建筑房屋專利申請已受理,專利號:2008101416220、2008101422310此項已公示。
推 廣 應 用 前 景 與 措 施
1、房屋建筑是人們賴以生存生活的基本條件之一,每年建造住宅的面積將由10億平方米,逐漸遞增至15億平方米,面對全球金融海嘯,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情況下,快速增加住宅房屋建設,能拉動內需,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,提高廣大民眾的居住水平,實為一舉數得。
2、大地震特別是5·12汶川大地震的余悸,給民眾造成心靈上的創傷,要求建筑物具有好抗震性能。節能減排提高居住的舒適性,減少對生態環境污染破壞,是對建筑物品質一項新的要求。在具體內容和人們心理上滿足上述各項要求,將成為樂為人需的,實現以產業化現代化建造的一種房屋建筑。
3、減輕建筑物自身的重量,節省建造用材,加快房屋建造的速度,縮短施工周期,有利于建筑新技術應用。在與鋼筋砼結構房屋建造費用大體持平的情況下,更突顯其綜合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。它的推廣應用將改進目前建筑施工狀況,推動建筑科技的發展提高。
4、在于國家大力倡導推動,出臺許多相關技術政策和各項技術支持文件。豐厚的物質基礎,是項目推廣應用的有利條件。
綜上所述,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符合自然規律和技術經濟發展要求的,就是發展的趨勢,如同鋼筋砼房屋建筑逐漸取代磚石房屋建筑,同樣,鋼結構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也將逐漸取代現場施工的鋼筋砼結構房屋建筑。這是發展必然趨勢和前景。
推廣應用的主要措施:目前僅完成試驗階段的各項研發課題并取得預想成果,這是好的開端,突破推廣應用的第一個環節。主要的措施:組織對試驗研發成果的鑒定,推進至試點(示范)工程的應用實踐,落實試點工程項目,在更大的范圍內對構思理念、工程設計、制造、施工、選材、裝備、經濟等環節上進行驗證,進一步改進完善,系統地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,規程(范)等基礎技術文件。通過組織對試點工程各項工作的鑒定驗收后,方可進行推廣應用。
由企業為主體開展的研發工作取得的成果,其推廣應用需以政府為產導,給予大力的資助、扶持、推動,方能成正果。這是最有力的措施,是各參與研發的各家企業最大的期望。
主 要 技 術 文 件 目 錄 及 來 源
一、研制技術總結報告及附件
二、企業標準(技術依據)為國家現行技術規范,技術標準:
1、鋼結構設計規范(GB52017-2003)
2、鋼筋砼結構設計規范(GB50010-2002)
3、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(GB50011-2001)
4、建筑物結構荷載 (GB50009-2001[2006版])
5、鋼結構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(GB50205-2001)
6、混凝土結構試驗立法標準(GB50152-92)
7、建筑抗震試驗方法規程(JGJJ101-96)
8、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(SJG15-2005)
9、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(GB50176-93)
10、國家、地區、行業、有關標準、規范、法規、通過試點工程實踐總結,補充完善與項目相結合的標準、規范、規程、為推廣應用之依據。
三、檢測報告(詳見研制技術總結報告附件)
1、工具式承托鋼架荷試驗報告(JG-JS-2005-007)
2、預制輕集料鋼筋砼空心條板靜試驗報告(JG-JS-2005-025)
3、預制配筋輕集料砼空心條板疊合板樓蓋板結構(簡稱“輕質疊合板樓蓋板”荷載試驗報告(JG-JS-2005-105)
4、輕質疊合板樓蓋板破壞荷載試驗(JG-JS-2007-003)
5、墻體傳熱系數檢測報告(報告編號:2007研發1)
6“產業化節能建筑”住宅房屋結構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報告(報告編號:報告GU-EERTC-2008-012-振動)
四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報告(詳見研制技術總結報告附件的相關部分)
五、用戶使用報告——通過試點示范工程實踐,進行總結鑒定后核定
六、科技查新報告
主 要 研 制 人 員 名 單
序號 |
姓 名 |
性別 |
出生年月 |
技術職稱 |
文化程度 (學位) |
工作單位 |
對成果創造性貢獻 |
1 |
黃振熙 |
男 |
1934.11 |
副高 |
大本 |
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新技術所 |
研發項目構思理念提出人,主持并具體組織總體研發工作 |
2 |
賈文文 |
男 |
1965.12 |
中級 |
大本 |
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新技術所 |
試驗房屋后期校審 |
3 |
余文英 |
女 |
1941.10 |
正高 |
大本 |
深圳市勝德意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|
預制配筋輕集料砼空心條板研發 |
4 |
陳澤廣 |
男 |
1965.04 |
副高 |
碩士 |
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|
負責建筑節能、荷載試驗測試 |
5 |
冼巧玲 |
女 |
1963.08 |
正高 |
博士 |
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|
結構足尺試驗模型抗震性能試驗 |
6 |
余克強 |
男 |
1968.11 |
副高 |
大本 |
深圳海龍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|
整體預制復合外墻板研發、試驗房屋建造實施 |
7 |
林振倫 |
男 |
1957.06 |
中級 |
大本 |
星聯鋼網(深圳)有限公司 |
點焊鋼筋骨架片及網片 |
8 |
蘇祥駒 |
男 |
1953.07 |
技師 |
|
……龍熙金屬結構廠 |
工具式承托鋼架結構件加工 |
9 |
王好軍 |
男 |
1973.06 |
中級 |
大本 |
普賽達密封粘膠有限公司 |
外墻板縫密封處理 |
10 |
|
|
|
|
|
|
|
11 |
|
|
|
|
|
|
|
12 |
|
|
|
|
|
|
|
13 |
|
|
|
|
|
|
|
14 |
|
|
|
|
|
|
|
15 |
|
|
|
|
|
|
|
注:主要研制人員超過15人可加附頁
鑒 定 委 員 會 名 單
序 號 |
鑒定會職務 |
姓 名 |
工 作 單 位 |
所 學 專 業 |
現 從 事 專 業 |
職 稱 職 務 |
1 |
||||||
2 |
結構 |
|||||
3 |
結構 |
|||||
4 |
結構 |
|||||
5 |
結構 |
|||||
6 |
建筑 |
|||||
7 |
結構 |
主持鑒定單位: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主持會議。
由容柏生院士為主任,魏璉教授、博導為副主任等7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。
申請鑒定單位: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,項目主持人匯報研發情況。
鑒定委員會的專家們聽取研發工程匯報的情況。
鑒定委員會主任容柏生院士及副主任魏璉教授、博導對項目進行鑒定發言。
會議結束后,鑒定委員會各位專家及與會人員合影。
以下為研發過程的圖片: